日前,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。要扎实有效去产能,要严格执行环保、能耗、质量、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,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,有效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推动企业兼并重组、破产清算,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,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。
这里讲的去产能,主要是以钢铁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。那么,为什么要去产能?驾培行业是不是也到了需要去产能的时候了呢?
一般认为,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,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。对于什么是过剩,学者有不同的观点,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。也有人认为,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,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,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。“略大于”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,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。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,而是利益。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,包括两方面内容: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,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。
产能过剩浪费掉大量社会财富。产能的形成需要资金、资源的投入。如果所形成的产能不能产生有效供给,那些项目就是一堆废铜烂铁,所有的投入也就成了长期收不回来的沉淀资本。在这方面,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。你看有多少开发区、工业园区荒凉下来,变成了牛羊觅食的草场;多少在建工程停工了,成了拾荒者栖身的“烂尾楼”;无数停工破产的工厂成了盗贼的“乐园”。社会财富被产能过剩大量地消食掉。
有人说,驾培行业需求旺盛,形势一片大好。真的是这样吗?
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,截至2016年底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.9亿辆,其中汽车1.94亿辆。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,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呈现迅猛增长趋势,近五年年均增量达2450万人。2016年,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3.6亿人,汽车驾驶人超3.1亿人,占驾驶人总量的87.49%,全年新增汽车驾驶人3129万人。从驾驶人驾龄看,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3314万人,占驾驶人总数的9.27%。男性驾驶人2.60亿人,占72.77%,女性驾驶人9738万人,占27.23%,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.53个百分点。
数字从表面上看,确实喜人。但与这一靓丽数据相反的是,驾校的业绩表现却无法让大多数驾校经营者高兴起来。有校长说,2016年当地驾校只有1/3盈利,另外1/3保本,还有1/3开始亏损,行业效益下降,亏损面扩大。我们也看到有些在A股、新三板挂牌的驾培、驾考上市公司股价低迷,业绩比较难看。
原因在于由于驾校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信息不对称,导致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,一些新驾校盲目新批场地入市,造成产能过剩。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前期发展的太顺了,尤其在前几年人口红利高峰期,大部分企业躺着都能把钱挣了,导致有些驾校投资人对前景估计过度乐观,盲目扩大产能,扩张规模。
据保守估计,去年新增加驾校1000多家,目前全国教练车近80万辆,每年培训能力达5000万人次。而2016年由于考试供给能力大幅提升(全国新增理论考场413个,驾驶技能考场1015个,县级考点284个,专兼职考试员16369人,有738个县、市可以开展小型汽车驾驶证全部科目考试),并放开了自主约考(网上自主报考已在31个省份330个城市开通应用,已有8149.8万人网上约考。上海、南京、呼和浩特等227个城市群众通过互联网预约考试的比例达到100%,全部实现网上自主报考),随之新产能的不断投入和因考试名额限制取消的闲置产能被激活,导致新学员被考试快速消化的同时,因学车周期三年积压的库存学员大部分也被消化。换言之,2016年新增加的汽车驾驶人3129万人,并不等于去年全年驾校新增报名人数,其中不少是原先驾校库存未考出的学员。
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,市场需求很难猛增(具体论证之前已有专门撰文,在此不再赘述)。尽管中东西部发展不平衡,全国大部分区域驾培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。供过于求的局面凸显,一些驾校生源青黄不接,一些驾校已经把目光瞄准了16-18岁的后备意向学车群体,开始了提前营销。
过度的新增产能造成一些驾校的场地、车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,也造成了恶性价格战。一些新驾校开业之时就是关门之日,一些老驾校前几年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张,如今生源锐减陷入被动局面。还有的驾校被迫低价转让,驾校的壳已经不值几文。
三、驾培市场怎样去产能?
驾培行业已经到了需要去产能的时候了,号角已经吹响。
新年伊始,高层领导人纷纷就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发声。在考察山西期间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开出药方。他强调,化解过剩产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,能用市场办法解决的,就要用市场办法解决。
每年都有驾校退出,也有新的驾校、品牌进入,这其实是市场一种正常状态。但驾培市场的大面积亏损和恶性竞争,不是一个健康市场应有的常态。驾培市场必须多管齐下化解产能过剩问题。
具体来看,如何化解过剩产能,驾培市场也需要做好三项任务,包括优化存量、主动减量、慎重增量。
1.优化存量
一方面,驾校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文章,减少低端供给,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“量”减下来,把“质”提上去,促进教学服务升级:改变以量换价的恶性竞争方式,提高中高端供给,变一车多人为一车几人甚至一人一车,变不严格计时为严格计时,驾校可以从做大转向做精、做强。管理部门也必须主动作为,打击无效供给,治理黑驾校、黑教练车。
2.主动减量
关停并转是其他行业常见的去产能方式,驾培市场健全的退出机制可以通过破产、兼并、重组等方式,在产能过剩还没有成为大问题的时候就使其得到化解。
此外,一些到报废时限的教练车辆也不急于更新,应该视当地市场竞争情况而定,励精图治是为上策。
3.慎重增量
值得注意的是,在强调调动和发挥企业作用的同时,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从管理服务的角度引导后来的投资者,例如发布行业投资预警,引导新进入者理性投资,慎重对待市场风险。目前,全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驾培市场投资风险预警报告,对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。
与此同时,经营得好的驾校也不能盲目乐观,不要急于新增产能,谨慎增设分训练场、增开车辆,尽可能把对硬件的投资改为对软件的投入。
任何行业,化解产能过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标本兼治,多措并举。个人认为,驾培市场变化是如此之快,只有不断创新、主动升级的驾校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。